English

史料与学术的结合

1998-11-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古远清 我有话说

在当代文学批评家中,白烨是有自己独特理论追求的一位。他不是以评论作家作品见长,而是以研究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现状著称。前几年出版的《批评的风采》,体现了他这一个性特征。最近由华中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文学论争20年》,再次体现了他在追踪当代文学理论批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关于新时期文学论争资料,以前出过上、下册两大本,编者为某大学资料室。有些人由此认定编著文学论争资料是资料人员的本行,因这里没有高深的学问。其实,这是极大的误解。以综述《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问题》为例,如果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无所知,对政治经济学一窍不通,对美学基础没有一定的钻研,是很难做出像白烨这篇有一定学术深度的讨论综述的。

纯为资料人员作文学理论探讨综述与评论家亲自作这项工作,其社会效果不大一样。前者的综述多半是为保留资料,供后人查阅而作,而后者除有这个作用外,还可供同时代人检视现状,推动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或干脆以综述的形式参加当前文学论争,比如白烨《文学主体性问题》,作者在“问题综述”时既做到忠于论争原貌,同时在材料的取舍上又体现了自己的倾向性,这也是论争的一种特殊方式。又如《新时期文学“向内转”问题》、《当代长篇小说的艺术特征问题》,作者不仅向读者介绍了当前学术界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情况,而且还启发我们思考新时期文学的走向及如何提高长篇小说创作的艺术水平问题。

在综述的选题上,也显示了白烨敏锐的理论目光。80年代末期,一种新的小说文体研究正以方兴未艾之势出现在文坛,白烨及时地捕捉了这一信息,从宏观性的文体问题论说、具体的文体问题探索和小说作品的文体三方面,向读者介绍了这一文学研究的新趋势,为小说文体研究的深入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正因为白烨的综述文章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所以常常被一些“理论动态”之类的刊物所转载,甚至被一些大学中文系翻印作为教学的辅助资料。这均是广大读者对作为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位“书记官”的奖励。这次结集出版,白烨又将过去发表的文章的内容作了一定修改,使人读这类文章好似在读一部《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论争史》。白烨是具有较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厚的资料积累的批评家。我想,他完全有可能在这本书的基础上加以充实、改写成一部《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论争史》。如真的能完成此书,那是当代文学学术界的一个福音。作为他的读者和朋友,我期待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